冯正霖会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领导一行
事實上,台灣和菲律賓在疫苗政策上,另一個很大的差異是,台灣政府(和台灣人)很「挑」疫苗。
在申請條件方面,輔仁大學、金門大學甚至規定,申請紓困需有服務學習或勞動服務的條件。多數學校皆未明定所謂「校內機制」為何,往往是在學生遞交申請後由學校自行評估。
然而,各校收件內容、申請資格與條件的不同,以及未明定給予學生的補件彈性等,再加上審查時間,都將成為受疫情影響的學生,是否能即時受到幫助的關鍵。輔大學生會也有做一份給學生向勞方申請證明的樣本,在給學校確認後發在學生會網站,讓學生可以直接下載並提供給雇主填寫換言之,在香港編劇的眼中,最會撒嬌的女人還是來自台灣。換言之,建構這一組「兩岸女人對抗」敘事源頭的是來自香港身分的男性導演。《不懂撒嬌的女人》的第一集裡,有一個兩岸三地女性同場競技撒嬌的場景。
在紐約市立大學任教的學者彭駿逸曾在2012至2016年期間,調查300餘名大陸人對台灣腔的態度,探討到底什麼是台灣腔,以及大陸人對台灣腔的刻板印象,他發現早期赴陸的台灣菁英,看在當時還是農村社會的大陸民眾眼中是都會化的象徵,讓他們對台灣腔有了好印象。劇中另一位代表香港的女性禹勤,原本已與同事論及婚嫁,卻又面臨來自台灣台南的女性純純的爭奪,藉著台灣女生特有的撒嬌與溫婉體貼,禹勤還向這位台妹學習如何撒嬌。對於有媒體報導菲律賓政府有意採購台灣的國產COVID-19(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、新冠肺炎、武漢肺炎)疫苗,菲律賓政府已否認此傳聞。
不過《鏡週刊》的報導也提到,還有越南、印尼、馬來西亞及泰國等國,也與高端接洽疫苗的臨床試驗與採購,其中越南衛生部轄下的國家衛生暨流行病學研究所(NIHE)已和高端簽署合作備忘錄(MOU),越南、印尼傾向允許高端在當地展開數百至千人規模的小型試驗,再採取「免疫橋接」(immuno-bridging)方式驗證效力而輔仁大學則是以補助9000元的A案,和需檢附失業證明、補助1萬8000元的B案為補助標準。大專院校學生的收入來源除了家中生活費外,多半仰賴打工、家教來補貼日常所需,因此勢必有部分學生在忙於課業的同時,還必須面對疫情下減班、房租照樣得付的壓力。無論是緊急紓困助學金,還是校外住宿租金補貼,都要提出受到疫情影響的證明,「舉證責任太重是一個問題」,H解釋,目前2名停課的學生都是在電話上提出停止上課,所以很難拿出證明。
台灣學生聯合會10日向教育部高教司反應,在緊急紓困助學金的申請資格上,如朝陽科技大學、育達科技大學皆有需符合中低收入戶、清寒家庭、或家庭年所得低於一定金額的相關規定。然而,在申請資格及條件上,各校也有所分歧。
例如,台灣大學的紓困辦法提到,有失業情況最高補助2萬元,若是收入減少者則最高補助新臺幣1萬元,實際金額以審核結果為準。補助評估標準不一,金門大學學生做10小時服學才能領紓困 緊急紓困助學金是由學校依照校內機制,評估學生受疫情影響的情況再行核發補助,因此,各校的評定標準可能有所不同。因此,若房屋非合法建物,例如學生為了節省開銷經常承租的頂樓加蓋,就無法申請校外租屋紓困。隨著疫情三級警戒的延長,民眾日常生活受到的影響逐漸擴大,紓困4.0的補助對象也因此有所放寬。
教育部當時回函台灣學生聯合會,指出各校不得針對學生申請紓困,有家庭所得門檻、身分資格、或其他非與緊急紓困相關之限制,應回歸家庭或個人經濟衝擊為紓困標準。教育部規定,學校在審查完成後,最晚必須在2週內將款項撥付給學生。此外,若學生為多人分租家庭式住居,則只能由簽約的人申請租屋補貼,如此一來,真正需要補貼的學生很可能不符申請資格而未能即時受到協助。其中,教育部日前公布,將補助公私立大專院校紓困經費,具有國內大專院校學籍的我國國民可向就讀學校申請,並由學校審核認定補助。
校外住宿租金紓困補貼:依受疫情影響學生租屋所在縣市區域,每月補助校外住宿租金1200元至1800元,一次核發3個月。而輔大學生會有和學校協調,若其他文件備齊,部分證明可以在日後補件,其他學校也多有相關配套措施讓學生能補件辦理。
若要申請補助,學生必需檢附校外宿舍租賃契約影本及建物登記第二類謄本。對此,輔仁大學學生會長黃亭偉受訪時指出:「只要勞雇雙方有提供資料,家教學生也可以申請」。
此外,H的家教工作在6月初就停課,若是6月底的紓困還要回頭和雇主調資料,「怎麼可能去跟(家教)媽媽說?」H認為,這是相當不近人情的作法。延伸閱讀: 台灣COVID-19疫情最新疫情與變化(持續更新) 730萬人可領現金補助,但其他受疫情衝擊卻被遺漏的「紓困孤兒」呢? 【圖表】「紓困4.0」來了:家庭、個人、產業補貼如何申請?中央、六都總整理 【圖表】勞工紓困貸款6/15開放申請,最高可貸10萬元。黃亭偉表示,確實有學生因為人在台北、無法返鄉辦理文件,或者文件必須在上班時間申請,時間難以配合,所以無法拿到證明。嘉南藥理大學則規定,申請租屋補貼的學生,必須符合低收、中低收或弱勢身份。若學生遇到房東未如實登記報稅,也將無法申請補貼。其中,若有申請大專校院弱勢學生助學計畫,或同時具備緊急紓困助學金及校外住宿租金補貼資格者,則由學生自行擇一申請,不得重複請領。
此外,申請項目都需檢附戶籍謄本,由於H沒有自然人憑證,因此難以線上辦理。學生租屋問題多,恐難申請外宿補貼 校外住宿租金紓困補貼是以原有的大專院校弱勢學生助學計畫中,明訂校外租金補貼額度為原則辦理。
在申請條件方面,輔仁大學、金門大學甚至規定,申請紓困需有服務學習或勞動服務的條件。多數學校皆未明定所謂「校內機制」為何,往往是在學生遞交申請後由學校自行評估。
然而,各校收件內容、申請資格與條件的不同,以及未明定給予學生的補件彈性等,再加上審查時間,都將成為受疫情影響的學生,是否能即時受到幫助的關鍵。輔大學生會也有做一份給學生向勞方申請證明的樣本,在給學校確認後發在學生會網站,讓學生可以直接下載並提供給雇主填寫
換言之,在香港編劇的眼中,最會撒嬌的女人還是來自台灣。換言之,建構這一組「兩岸女人對抗」敘事源頭的是來自香港身分的男性導演。《不懂撒嬌的女人》的第一集裡,有一個兩岸三地女性同場競技撒嬌的場景。在紐約市立大學任教的學者彭駿逸曾在2012至2016年期間,調查300餘名大陸人對台灣腔的態度,探討到底什麼是台灣腔,以及大陸人對台灣腔的刻板印象,他發現早期赴陸的台灣菁英,看在當時還是農村社會的大陸民眾眼中是都會化的象徵,讓他們對台灣腔有了好印象。
劇中另一位代表香港的女性禹勤,原本已與同事論及婚嫁,卻又面臨來自台灣台南的女性純純的爭奪,藉著台灣女生特有的撒嬌與溫婉體貼,禹勤還向這位台妹學習如何撒嬌。(萬宗綸,2015) 《撒嬌女人最好命》原本是一部上海女性藉由學習撒嬌來重建女性認同的故事,因為對手是台灣女性,又變成是透過與台灣女性的撒嬌競技來建立上海認同,單純的三角戀情牽扯到複雜的「台灣 vs. 上海」的地域認同與國族想像,也透露了隱藏在其中諸多不可言說的曖昧性與政治性。
2015年一名署名鄭子寧的網友在網路上發表了一篇題為「台灣腔為什麼這麼娘?」的論述文字,引發廣泛議論,也正式將這個議題端上了檯面。但男主角卻掐了一下台灣女生的臉蛋說:「就是你了。
21世紀初,這種綿甜軟糯的腔調還激起過老幹部們不同程度的生理反應,以致廣電總局三令五申電視節目中不得出現台灣腔。整部港劇所傳達的命定訊息是,若是想努力成為女強人,就不配擁有愛情,若是不懂撒嬌,就註定鎖不住男人的心,強悍能幹的香港女人,面對大陸與台灣撒嬌強敵猛烈夾擊,終將陷入單身終老之命運。
2000年之後大量台灣偶像劇輸往大陸,這些偶像劇深深影響大陸人對台灣腔的感知。這中間的敘事邏輯與撒嬌論述,其實與電影《撒嬌女人最好命》很近似,唯一不同的是撒嬌女身分的轉換, 大陸撒嬌女成為威脅,台灣撒嬌女則同時是威脅也是救贖。輪到台灣女生,只見她紅著臉羞澀的說:「好害羞哦,我該怎麼說呢,這種事情人家做不來了啦。劇中事業心重的香港女性凌敏,劇情一開始就面臨男友赴大陸經營事業後交上大陸女友而分手,接下來公司集團內部經營權的博奕,全落在來自大陸的美女田蜜居間縱橫捭闔,而田蜜在劇中的外號就是「撒破郎」。
(鄭子寧,2015) 這篇文字除了挪用語音學、方言學與社會學詮釋台灣腔的緣由外,最終的結論依舊是「台灣人的『娘炮』不只體現在語言上,在睾丸酮滿滿的大陸人看來,台灣人在穿著打扮、行為舉止上無一不娘」,這種刻板印象式的建構,也引台灣論者的反駁,在一篇題為〈「台灣腔為什麼這麼娘?」的語言意識型態〉的網路文字中,台灣論者萬宗綸直指該文是「口音歧視」,甚至批判其是「填滿『陽剛中國』保護『陰柔台灣』的想像罷了。這篇文字雖然動員了些許語音學的觀點,但一開始就用「娘炮」這樣的修辭形容台灣腔,文中一開始就提及: 在不少大陸人眼中,台灣人的說話方式一直是娘炮的代名詞。
但隨著大陸經濟起飛,大陸民眾對台灣腔的認知漸漸改變。撒嬌就算是社會建構,原本也只是性別議題,並不存在所謂的地域差異,但地域的差異一旦被建構,而且將之對立起來,身分與認同政治就也同步被啟動了。
」接著順勢倒在男人懷裡,一臉嬌羞的責怪:「你好壞啊你。第二個香港姑娘猶豫的說:「我願意和你一起還房貸。